做“四有”“兩好”人才
“四有”是指有品德、有胸懷、有知識、有能力
“兩好”是指心態好、悟性好
怎么才能做四有兩好人才呢?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
什么是才?才=能力。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智有愚、有用無用;但都是無價的,因為是人,是會學習、能思考、懂運用的人所具備的能力和才能,是有創造力的。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發展時期、不同的企業領袖、不同的公司老總,需要不同的各方面的人才。
那么,作為現在職場就業打拼、開創自己職業生
涯,或者說就按我們公司的要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從哪些方面來提高和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呢?那就是要按“四有”“兩好”人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鍛煉自己和提高自己。
有品德:德=道德,好的品行,讓人敬佩、學習和效仿的優秀品質和行為;德=得,不是自己得,而是讓他人得到、為他人著想,施行利他的行為,就是德。品:是體察出來的好壞、優劣,自我感受,而且是必須經其他人(眾人)給予肯定和贊揚的。
有胸懷:“山高人為峰”-紅塔集團;“人生就像一場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浙江利群;“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鄧小平等等。這些無不包含和顯示出博大的胸懷和豪情。
有知識:知識=學識+學問,是通過學習培訓可以得到和掌握的思想和認識。面廣而精深,我們個人的能力有限,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只可能盡量吸取我們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養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無知者無畏,無畏者無懼”、”我是流氓我怕誰”,有人愿意做這樣的人嗎?
臺灣統一集團總裁高清愿曾經說過:有德無才,德可以用;有才無德,才不可以用。
社會、市場、公司需要我們的是創新,是與時俱進的快速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也就可以定義為:應對“不確定情境”的人。不確定情景既然是不可重復和不可預測的,那么需要的當然是創新和生活的智慧。
*賣鞋子的故事
*聯想到輪胎
因此,引出人才最重要的一條要素;
有能力:什么是能力?就是有才干、有本事,能夠勝任并完成應該做到的事情。
在嚴介和的演講中有一小部分是這樣說的:做企業,耍的是境界、靠的是實力、走的是差異,彰顯嚴謹的是張揚、內斂的霸氣,要做到當局者清,旁觀者迷,永遠的理解別人對自己的不理解。做人自信不自傲、果斷不武斷、自尊不自負、嚴謹不拘謹、知足知不足、平常不平庸、隨和不隨便、放松不放縱、認真不較真、風流不下流、;理性做事,感性做人,與理性的人做事,與感性的人交友,在委屈中平衡、妥協中前行、虛懷中充實、放棄中收獲、謙卑中完善;要在賞識中成長、譴責中成